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西市的“胡姬酒肆”里,歌女们唱着波斯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舞姬们跳着柘枝舞,文人墨客在此斗诗饮酒,连宰相张九龄都曾留下“胡姬貌如花,当垆笑春风”的诗句。
长安城的包容,更体现在对异域文化的接纳上。
景教寺的十字架与大慈恩寺的佛塔隔街相望,祆教的圣火与道教的炼丹炉在同一坊市燃烧。
吏部侍郎家中的厨娘是高丽人,能做出地道的冷面。
羽林军的将领中有鲜卑血统,却能背诵《论语》。
甚至宫廷乐师中,有来自龟兹的琵琶圣手白明达,他创作的《霓裳羽衣曲》,如今已成为宫廷宴饮的必备曲目。
封禅大典结束后,李隆基在泰山脚下的行宫翻阅户部奏报。
绢帛库的账目显示,全国储粮达九千六百万石,铜钱储备超过三百万贯,银两储备两万万两,绢帛堆积如山,以至于有些仓库的梁柱因不堪重负而坍塌。
掌管财政的杨国忠(时为度支郎中)在奏折中写道:“关中粟米每斗十钱,洛阳绸缎每匹百五十文,百姓户均存粮可支三年。”
这份富庶,源于帝国精巧的朝贡体系。
李隆基想起武则天的话:“蛮夷之地,若强取则耗国力,若怀柔则获其利。”
如今大唐对藩属国的治理,正是这套思路的延续。
渤海国每年进贡貂皮三万张,朝廷则回赠丝绸与农具。
新罗送来人参与海豹皮,便能换回《礼记》与历法;日本使团带来硫磺与砂金,带走的却是《唐律疏议》与《金刚经》。
这种“厚往薄来”的策略,看似朝廷吃亏,实则以最小的成本维系了庞大的国际秩序——正如鸿胪寺卿所言:“一匹丝绸换十张貂皮,十卷经书换千斛粮食,此非交易,乃天朝上国之恩泽。”
国库的充盈,让朝廷有底气推行更宽松的政策。
开元二十三年正月,李隆基下诏减免全国租庸调,将地税从每亩二升降至一升半。
同时扩大常平仓的规模,在关中、河南、河北增设五十座粮仓,以备荒年。
这些举措让百姓安居乐业,据户部统计,开元二十三年全国户数达九百万,人口四千五百万,较开元初年增长近三成。
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云海时,李隆基忽然想起开元初年的艰难。
那时太平公主刚被赐死,朝堂上派系林立,关中甚至因旱灾出现人吃人的惨剧。
他宵衣旰食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贤相,推行括户、均田、整顿吏治等改革,才换来今日的盛世。
如今民间歌谣传唱“开元盛世胜贞观,远迈武周气象新”,连史官都在起居注中写道:“三代以降,未有如开元之盛者。”
但他也记得武则天的另一句话:“殖民之术,如执虎尾,力弱则为所噬。”
此刻的大唐虽强,但潜藏的危机已初露端倪。
募兵制虽提升了战斗力,却让边镇节度使手握重兵。
开放包容的风气,也让一些官员担忧“胡风太盛,坏我华风”。
就连国库的充盈,也引来皇子间对储位的觊觎。
只是这些隐忧,在封禅的荣光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。
当礼官高唱“礼成”的那一刻,李隆基对着苍天深深一拜。
山风吹动他的冕旒,珍珠碰撞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。
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自己紧绷了二十三年的神经,终于可以稍稍放松。
至于那些潜藏的暗流,或许,留到明天再想也不迟。
下山的队伍中,禁军的甲胄依然闪亮,外国使节的朝服依旧鲜艳。
长安的方向,朱雀大街上的钟鼓即将敲响暮鼓,西市的胡商正清点着今日的收入,大明宫的灯火已次第亮起。
这座帝国,如同泰山的日出,正处在最辉煌的时刻。
陆家有两个女儿,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,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。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,脑子不如你妹妹,身材不如你妹妹,运气不如你妹妹,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,有什么资格幸福?陆微言姐姐,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,你男朋友也是我的。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。陆一语凭什么?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?分分钟能找个男人...
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,诸天之上第一仙。...
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,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。没想到,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,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,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!...
化神境修士陈默,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,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?!前世初恋,陈默不屑一顾。前世敌人,陈默一拳打爆。前世你看我不起?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!...
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,留下一百零二块钱,然后逃之夭夭。什么?这个男人,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?一场豪赌,她被作为赌注,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。慕迟曜是这...
穿越加重生,妥妥主角命?篆刻师之道,纳天地于方寸,制道纹于掌间!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,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?...